方文山、林伯实、朱楹春……在南京台湾青年创业学院,挂着一批两岸商界、文化界名人的大头照。“这些是基地的知名导师,他们不定期地过来和两岸年轻人座谈、指导创业、介绍对接资源。而我就是创业项目的日常顾问、全天候保姆。”日前南京台湾青年创业学院副总经理韩鸣国向中新网记者介绍。
胖胖的、憨憨的,还“絮絮叨叨”,像动画片里的“功夫熊猫”,不少到南京创业的台青对他留有这样的印象。在到南京做青年创业教练前,韩鸣国确实走过不少地方,下过一番苦功。
据他回忆,大学时期他参加社会服务,到台湾山区帮老人修理老旧家电,组织留守山区的孩子参加夏令营。每次夏令营结束后的离别时刻,孩子们总是依依不舍,哭得稀里哗啦,回去后还给他写信。“这样的信件我保存了一大箱,也是我参加社会服务的初体验。”
因大学期间组织过带团游,化学工程专业出身的他毕业后跨行做起了旅行社领队,带台湾游客到大陆旅游。当导游7年,他走遍了大陆的山山水水。“除了吉林,所有省市我都去过。还记得第一次带团到大陆,到处高楼林立,车水马龙,城乡面貌已和小时候随父亲回山东祭祖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
后来受朋友之邀,他到广州一家食用菌公司从事管理工作,7年后又回到旅行社,带大陆医疗、农业、体育等专业团队到台湾参观交流。
2019年,因结识南京伊诺光点创梦基地创始人钱振汉,韩鸣国萌发了创业想法,在基地注册了公司。虽然尝试高尔夫培训、魔术培训的创业点子因新冠疫情暴发搁置,但他邂逅了一位宿迁姑娘,收获了爱情果实,在南京买房、成家立业。
“当地怎么考驾照”“银行开户怎样最便捷”……在大陆生活久了,微信朋友圈有好几千人的韩鸣国,每天都会被青年朋友求教工作、生活攻略。“包打听、爱唠叨”,韩鸣国笑称,正因这样的性格特质,2022年2月,他被南京台湾青年创业学院“挖掘”到此工作,专门负责培育、扶持台湾青年创业项目。
从被孵化到去孵化,从逐梦者到引路人,韩鸣国说,帮助台青在大陆创业的过程,让他又找回了大学时期做社会服务的感觉。
“不少台湾年轻人凭着一腔热血到大陆创业,初来乍到,人生地不熟,资金不足,人脉也有限。如果不做正确引导、规划,钱很快很快烧完了,项目也不一定能做起来。”韩鸣国遇到过不少冲动型“一头热”的青年,通常他最先做的,不是谈落户,而是劝退。
创业经验为零的,不妨先就业,再创业,先熟悉公司的运作方式;扎身当地做市场调研,看看个人专长和市场契合点在哪;扩大交际圈,不能只和台湾小伙伴一起玩,可以尝试和大陆合伙人开公司,他总是这样“喋喋不休”、苦口婆心地向台湾青年建议。
“有成功就有失败,对创客来说都很正常。我劝退过不少不成熟的项目,也拒绝过一些年轻人,是为了希望他们在历练后创业能更平稳、顺当。”韩鸣国帮助那些过了初试关的台青对接大陆资源,组织商业路演,介绍高校专家、创业导师、天使投资人等。
韩鸣国介绍,基地对两岸的青年创业孵化项目的扶持政策一视同仁,孵化期为3年,目前这里有50多家大陆青年创业孵化项目、12家台湾青年孵化项目。“台湾青年孵化项目中,有做AI‘数字人’的,有做街舞房的,有做视觉工作室的,有做线上招聘的,还有做社区团购的,目前来看,发展得都不错。”
他规划,未来从台湾引入乡村创业项目、创意创新项目,贴合当地发展需求,为两岸乡村建设、两岸企业转型赋能。(中新网记者朱晓颖)